岁月流逝 难忘军旅情怀(之九)
飞鹰
洒下汗水 得到收获
我所在的机械班是农场机关的一个班,用现在的话说,也算是机关兵吧,但是机关也不是人们想象的有多么舒适,不过是农场的“后勤部”而已。
机关有三十名战士,十六名干部,主要与两个连队打交道,在农忙的时候,保障连队的农业生产。比如:抽水、供电、仓储保管、育秧等等。我们机械班是机关中直接参与连队农活的一个班,农忙时耕地,农闲时平整土地、挖鱼塘、保养机械。机械班有八个人,管着四台东方红75拖拉机,四辆机耕船,还有移动式发电机一台,算是机关里的一个大班。
机械班主要操作各种机械,在四年的光阴中,“艰苦”。是我感受最深的两个字。
说起来老天爷很无情,把种水稻的季节安排在最让人难受时节。上半年,安排在四、五月份的梅雨时期,下半年,安排在八月初最炎热那几天儿。将近五个月的炎热潮湿天气,已经使很多北方人感到痛苦难忍,而我们在这段时间又最忙,作息时间被季节打乱。最忙时候,我们很早就把拖拉机开到地头,把稻田一片一片的耕出来,然后连队战士放水灌田;放了水,我们先用拖拉机或机耕船把水田耙一遍,连队再用水牛拉着木爬犁,细细地平整一次,要是后面插秧的大部队插秧速度快,连队的战士们还用人力拉着木爬犁平整稻田,这样才能保证不延误各班排插秧时间。我们班是这一整套农活程序中的“先头兵”,耙地又是插秧的关键,一点都不能耽误。
对我们来说,最紧张最辛苦莫过于八月初的“双抢”了。所谓“双抢”就是立秋前一个礼拜,要把田里成熟了的早稻“抢收”入库,同时把晚稻秧苗“抢插”到田里。“双抢”是老天爷给种水稻人下的一道死命令,时间错过,老天爷马上变脸,让将要丰收的稻谷在地里糜烂发芽;要是过了立秋还没有把晚稻插在田里就会大幅度减产或者绝收,这点儿老天爷算计得很准,种水稻的人就想出了个“双抢”办法,按照老天爷要求安排农时,于是“双抢”犹如龙口夺粮。
对我们来说,“双抢”就是命令,就是压力。七、八天的时间,要把面积有七、八平方公里的稻田地耕耙一遍 。早稻收割、机械翻地、放水耕地、晚稻插秧,是“双抢”的重要工作。季节一到,最先做的就是开镰收割早稻,收下的稻子要抓紧扬场、脱粒、入库,然后连队要仔细平整稻地,再把秧苗挑到田间,一撮撮甩到田里,战士每人每天要插一亩地秧苗,才能赶在立秋前插完晚稻。这些工作一环扣一环,谁也不敢延误。连队要按照老天爷的时间表把晚稻秧苗按时插到田里,就需要我们班做好充分准备,机械绝不能出毛病,以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。我们这些“排头兵”,为了完成任务,为了不耽误农时,只得昼夜连轴干!
“双抢”是武汉最热的时节,太阳曝晒,稻田泥泞,我们在驾驶室里衣服被汗水浸泡,有时机耕船或拖拉机耙地的时候陷进泥坑,就要在齐腰深的泥水里把机械拖拉出来,如果坏在泥坑里那就更惨了,潜到泥水里换零件,别提有多着急、多辛苦了。
“双抢”时节我们班个个“打扮”的像个泥人和水人。怎么说呢,就像“九八”抗洪时战士们扛着土包抢险时那个泥人形象一样,因为又那个经历,看到“抗洪”战士的“泥人”形象,我产生共鸣了,那个辛苦劲难以言状。
紧张的日子里,气候既干燥又炎热,稻田水汪汪,道路泥泞泞,我们不是一身泥就是一身汗。
亲历农垦生活,很多生产生活的故事,浓缩了战友们精彩的经历。比如,夏天排涝,冬天打鱼,还有温室育苗呀,打场呀,稻谷入库呀,连队养鸭呀……等等到现在我记忆犹新。
如果说基地的将士们吃到我们武汉农场生产的稻米时,那才真是“粒粒皆辛苦”呢!当然我们也有感到自豪地方,每年春节前,一队队车辆拉着我们生产的大米、我们养的鲤鱼、鲢鱼、草鱼还有鸭蛋驶向河南基地,想象着端到将士们餐桌的时候,我们感到欣慰和自豪!更使我们感到自豪地是农垦战士留下的汗水见到了收获,为基地国防事业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!
评论